观看记录 清空
    • 视频
    • 资讯
    • 明星

    麦琳“疯”成这样,真的只怪她吗?

    2025-04-23 06:23:30 综艺 163阅读

    关注片片,精彩绝不错过

    《再见爱人》堪称今年最具吸引力的综艺。

    比故事会更抓马,比电视剧更精彩。

    最绝的是每周都能给观众产出新的审判对象。

    首周内容播出后,我已经逐帧领略过杨子的爹味人生。

    留几手的问题也对观众乳腺极其不友好。

    但麦琳率先代替他站上了电子法庭。

    网友自动将杨子、麦琳和留几手,总结为大爹、大妈与大童组合。

    本周内容中,这仨人堪称强强对决。

    杨子继藏手机蒙骗导演、拍照威胁摄影师之后,这次又开始为难画师。

    别人认真完成工作,他却一点都不配合。

    对话极其敷衍,还当场躺地睡觉。

    节目一播,火速喜提#杨子不尊重人#的热搜。

    留几手将自己在婚姻中的不靠谱, 归咎为原生家庭的不幸。

    大童人设含金量持续上升。

    麦琳在经历张泉灵手把手教学后,终于开始反思自己了。

    但反思只持续了一分钟。

    紧接着又陷入了情绪怪圈,再延续窒息操作。

    本周令人意外的是,李行亮的一些行为,反倒让麦琳有了洗白的苗头。

    麦琳被审判最狠的一个片段,是“飞的青团”事件。

    李行亮曾经为了哄麦琳,专门坐飞机去上海买青团。

    麦琳的第一反应,不是惊喜。

    而是第一口咬下去不是自己喜欢的口味。

    实际上李行亮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,把所有口味都买了。

    即便这样,麦琳依旧挑第一口的错。

    张泉灵认为,就是因为麦琳经常给出负面反馈,才导致李行亮不愿再主动准备惊喜。

    还用孩子的教育举例,手把手教麦琳学会给出正面情绪。

    她将李行亮和麦琳的关系,概括为母亲与儿子。

    不得不说,张泉灵真的非常犀利。

    代入母子关系之后,就会发现麦琳的所有行为,都符合一个传统母亲的逻辑。

    不给正向反馈,是因为她所奉行的相处模式,就是东亚家庭中的打压式教育。

    她像一个母亲一样为“儿子”无条件付出。

    同时希望从她精心培养的“孩子”身上,获得一个母亲应有的骄傲与虚荣感。

    所以麦琳明明掌握家里所有钱,想要包包却不自己买。

    就像妈妈明明有钱,却还是期待孩子给自己买东西。

    等孩子真的买了之后,她嘴上怪孩子乱花钱,实际心里是满足的。

    之前李行亮不买东西的逻辑是,买了麦琳会退。

    但麦琳要的不是东西,而是买这个举动。

    因为有了这个举动,她就有了和朋友炫耀的资本。

    那么麦琳是如何从恋人变成一个母亲的呢?

    她的偏执与病态是根本原因。

    但李行亮并非完全无辜。

    本期节目中,李行亮表示希望麦琳多关注个人,减少对他的掌控欲和压迫感。

    可当对谈者提出,麦琳将50%的关注给她自己时,李行亮又立刻反对。

    他希望自己在麦琳生命中的占比是最高的。

    怎么说呢,这就是既要又要还要。

    李行亮要麦琳的付出,又不要麦琳的掌控。

    但要把握这个度,其实很难,而麦琳确实没有做到。

    李行亮一直在节目中输出麦琳对他的压迫感。

    在与画师对谈时,也表示自己一直小心翼翼,生怕哪句话就戳到麦琳的雷区。

    可他曾经用摔吉他的行为反抗过麦琳,并且成功了。

    说明他有反抗的能力。

    不反抗,代表他自愿顺从。

    而他日积月累的沉默,滋养了麦琳的偏执。

    麦琳有非常强的容貌焦虑。

    听到留几手说自己的画像看着像男人,当时就有点绷不住, 只能用假笑掩盖内心的难过。

    李行亮没有及时注意到麦琳的尴尬,甚至还觉得假装开心的她更接近日常状态。

    于是麦琳在备采时崩溃大哭。

    观察室嘉宾认为,李行亮没对上麦琳的脑电波,是因为他确实不觉得麦琳丑。

    但不能否认的是,他日常的一些行为,无意中加深了这种焦虑。

    网友扒出李行亮曾经在麦琳二胎得子后,送过一面锦旗。

    上述题字中,将麦琳称之为“李家的功臣”。

    还祝麦琳“瘦比栏杆”。

    说实话,任何一个刚生完孩子的产妇,看到这种题字,不会发自内心的开心。

    只会认为眼下的身材是不够令人满意的。

    李行亮在节目中评价麦琳的外貌时,嘴上不断强调自己不在意。

    却总顺带把变胖变丑的客观现实说得非常直白。

    这些话放一起,别说本来就焦虑的麦琳,任何一个正常女生都不会相信李行亮真的不在意。

    从各种蛛丝马迹来看,麦琳变成观众眼中的“疯女人”,是这夫妻俩共谋的结果。

    其实客观来讲,麦琳的“罪行”根本比不上杨子和留几手。

    先不说杨子和黄圣依是不是炒作。

    起码黄圣依混了这么多年没有个人资产大概是真的。

    留几手同样罪行累累,甚至触及底线。

    他把丈母娘卖房给葛夕攒的嫁妆败个精光。

    丈母娘得了带状疱疹,疼痛难忍。

    留几手却不以为意,还禁止葛夕去探望。

    这俩人随便拎出来一个,都够骂上三千字。

    可麦琳却成了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。

    “麦学”的风头甚至超越了“杨学”。

    审判麦琳,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。

    审判内容从她的婚姻观,到她的价值观。

    再从她的行为,上升到她的学历,她的身材,她的长相。

    甚至还出现了麦琳想控制李行亮,全家吃绝户的言论。

    这类解读妖魔程度堪比“邪恶栀子花计划”。

    当然,麦琳自身问题很大。

    她精神世界的贫瘠,以及对亲密关系的病态掌控,是她被审判的根源。

    而审判逐渐走向妖魔化的原因,我愿称之为“人设反噬”。

    观众看节目中的嘉宾,就像看剧里的角色一样。

    会不自觉对其中的嘉宾进行情感投射。

    这些情感,是观众手中的权利牌。

    权利的使用对象,自然是受到过伤害的,或者看上去偏向弱势的一方。

    节目上来一场婚姻体检,夫妻双方“善恶”分明。

    杨子和留几手一出现,拿的就是“恶人”人设。

    但观众能在黄圣依和葛夕身上投射的情感是非常有限的。

    因为一个是扶不起的阿斗。

    过于真情实感,说不定突然就会被背刺。

    另一个是独立清醒的大女主。

    观众只需要静静欣赏葛姐的精神状态就好。

    相比之下,李行亮夫妇的出场,“善恶”并不明晰。

    两人的相处非常自然,时不时就撒个狗粮。

    测试夫妻了解程度的婚姻体检,俩人也拿了最高分。

    另外两对夫妻相处要么剑拔弩张,要么火烧厨房,只有他俩一直岁月静好。

    我差点都以为自己看的不是《再见爱人》,而是《幸福三重奏》。

    李行亮一来就表示,上《再见爱人》,是为了不和爱人说再见。

    并且反复强调,两人之间的问题不足以影响婚姻的维系。

    事先给了观众一个预设:俩人的问题不大。

    此外,与其他嘉宾相比,麦琳的长相和素人身份,甚至早年经历都更贴近普通人。

    她曾陪李行亮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。

    日常生活极其节俭,一年都买不了一次衣服。

    经常捡朋友不要的二手家具,连家里的垃圾桶都是装修用的涂料桶。

    作为一个全职太太,每天除了照顾两个孩子,还要做一堆家务。

    在夫妻俩的合力营造下,麦琳成了一个为爱甘愿囿于家庭、牺牲一切的女性。

    这个形象刚好又契合普通人中的大多数。

    观众忍不住将情感天平偏向麦琳。

    同时又因“普通人”的身份和她产生共鸣。

    看到她过度节俭,会下意识认为是早年经历,让她对金钱过分在乎。

    在出现“衣柜事件”时,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和她共情。

    麦琳嫌衣柜里没有她放衣服的地方。

    李行亮表示自己可以把衣服挪出去。

    可麦琳还是不满意。

    弹幕马上就get到麦琳的点,她要的不是衣柜空间而是衣服。

    李行亮紧接着就给出了“衣柜事件”的前情提要。

    他曾经给麦琳买过,但对方不要,退掉之后又嫌李行亮不给自己买。

    在李行亮解释完这种鬼打墙的相处经历之后,同情麦琳的风向开始转变。

    而原本向麦琳倾斜的观众发现,这仅仅是她人设崩塌的开始。

    接下来的发展,更是颠覆了观众的认知。

    麦琳嫌李行亮不给自己买衣服。

    可实际上李行亮的钱都归麦琳管。

    家里的每一笔支出,麦琳都要严格把控。

    李行亮给她准备生日惊喜,还要从经纪人那里借钱。

    麦琳说自己不物质。

    但她却几次三番提到朋友的老公,经常给朋友买东西。

    她非常羡慕,且嫉妒。

    后来在跟张泉灵对话时,还提到如果有个包包,会觉得有面子。

    这些言行其实都从侧面证实,她很物质。

    麦琳认为自己需要操心的家务很多。

    但她却连行李箱都不会收,还要李行亮帮她做。

    麦琳认为自己不强势。

    但她却在看到杨子的时候,瞬间get到了他的强势不自知。

    麦琳放话说自己会当好导游。

    可她却与两位大爹彻夜谈心到天亮,睡到日上三竿起不来,只能由葛夕代她出门采购。

    出门后又弄丢了导演给的导游手册。

    以上这些崩人设行为,还只是停留在人品层面。

    普通观众会反感,会不认同,但不至于审判成现在这样。

    导致审判逐渐妖魔化的关键点,在于她阶级人设的崩塌。

    麦琳说自己每天围着孩子转。

    却在加更版节目中,意外透露家里有保姆。

    麦琳说自己跟着李行亮吃了很多苦。

    然而她住的是豪宅,开的是大G,名下有公司。

    有车有房有股权,基本上掌握了李行亮的经济命脉。

    普通观众会认为麦琳不知足,太作。

    而另一小撮自以为和麦琳同病相怜的网友炸了。

    因为他们意识到与麦琳的共鸣都是一厢情愿。

    他们投射在麦琳身上的情感被辜负了。

    更气人的是,这群比麦琳更麦琳的人,却没遇上李行亮这样的老公。

    于是他们带着放大了N倍的愤怒,开始围攻被贤妻人设反噬的麦琳。

    其实对于麦琳的一切问题,李行亮看得比谁都清楚。

    如今的麦琳,是他和曾经的麦琳共同成就的。

    所以说麦琳问题很大,李行亮并非完全无辜。

    没有亲历过他们的曾经,旁观者很难评判对错。

    说不定咱们义愤填膺,人家夫妻俩乐在其中。

    《再见爱人》当剧看看就得了。

    今天就说到这里,我们明天见。

    拜了个拜!

  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    编辑:梅子

    在看护肝,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!

    本站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,我们不储存任何资源。仅提供个人用户测试宽带使用,版权归原电影公司所有。

    电视直播 www.dianshizhibo.org